栏目导航
智慧农业学院 青年学生 董席玺
科研没有捷径,只有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,把成果留在田间地头,才能践行“藏粮于技”的担当。
简 介
董席玺,汉族,四川达州人,2000年5月出生,共青团员,智慧农业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2023级1班硕士研究生,现任2023级农艺与种业1班班长。
事 迹
荣获2024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、重庆文理学院一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、优秀学生干部、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标兵等奖项。在《Food and Energy Security》《Scientific Reports》《Plant Production Science》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,其中第一作者发表5篇,授权国际PCT发明专利1项。主持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,重庆文理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1项。聚焦花椒逆境生理与种质资源高效利用,成功筛选出耐寒与敏寒种质各2个,并系统揭示了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。
青年说
“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,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”,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萦绕耳畔。面对低温灾害与种质退化难题,我秉持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闯劲投身植物逆境生理与种质资源高效利用研究。穿梭于田间调查,系统剖析花椒表型性状的多样性,从海量数据里探寻自然选择的奥秘。作为新时代农科学子,“自找苦吃”是我的行动准则。在实验室与试验田间往返让我明白科研没有捷径,只有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,把成果留在田间地头才能践行“藏粮于技”的担当。顶着烈日采集数据,实验室里测定指标,每一篇论文都是投身种质保卫战的誓言。未来,我将以“把论文厚度变成产业高度”的决心深耕农业,用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。